当前位置:主页 > 欧亿娱乐 >

长江全面禁捕休养生息十年 白鱀豚或可归矣

发布时间: 2020-01-16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 王丁

  长江全面禁捕休养生息十年 白鱀豚或可归矣

  明年,长江流域将开始实施全面禁捕。这是自有人类活动以来的历史转折点,对生活在长江里的水生生物来说也是。如此力度的生态保护,王丁已经等了很多年。

  此时,距离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十二年了。

  41年前,武汉东湖旁,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成立白鱀豚研究组,到如今衍变为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王丁的人生,一直和这种仅仅生活在长江的淡水豚绑在一起。

  作为研究员,他看到了白鱀豚的考察数量从400头,到300头,到200头,到不足100头,最后定格为“0”。他也和同事们照顾了世界上第一只人工饲养成功的白鱀豚“淇淇”。

  白鱀豚难寻以后,王丁“被迫”走入研究的下半场,将精力投入到了另一种淡水豚类——长江江豚的保护中。

  “我们不仅仅是在做物种保护,延缓它们在地球上消失的速度,也是在保护长江。它们是长江的旗舰物种,生存状况代表着长江生态的健康状况。”初夏的江城,雨雾濛濛,王丁的脸就如水汽氤氲下的城市,有些凝重。

生活在白鱀豚馆的“淇淇”(资料图片)
生活在白鱀豚馆的“淇淇”(资料图片)

  习近平有关长江生态保护的讲话

  •2016年,习近平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8年,习近平再次考察调研长江经济带时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谢燃岸 雷远东 柴枫桔 武汉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提供

  七国专家组队搜寻38天未发现踪迹

  驾车从武汉南望山西路拐入一条小路,一直向上走,山坡上有一个白鱀豚馆。

  27年历史的场馆看上去有些老旧,四下树木葱茏,到处是白鱀豚这种吻部狭长动物的印记,包括门口的雕塑、玻璃上贴的图标、宣传画等。

  但是也只有这些了,白鱀豚馆内没有白鱀豚,生活着的是江豚。

  十二年前的8月8日,英国《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发表报告,宣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王丁说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感觉王丁说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感觉。

  “王丁,你们怎么把白鱀豚保护没了鱀豚保护没了?”他常常听到来自别人的质疑他常常听到来自别人的质疑,用“难过”两个字来形容太轻了些。

  现年61岁的王丁,1982年从武汉大学空年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毕业后间物理系毕业后,进入中科院水生生物所工作物所工作,一直从事白鱀豚一直从事白鱀豚、江豚和其他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行为学、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参考的就是由王丁带队的一次国际联合科学考察。

  那是一次中外合作的大规模科学考察。40多名队员,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瑞士、日本、德国、加拿大等7个国家,参加考察队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瑞士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瑞士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日本国立水产工学研究所、美国Hubbs海洋世界研究所、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西南渔业研究中心、洪湖白鱀豚自然保护区、石首白鱀豚自然保护区以及铜陵白鱀豚自然保护区等。

  考察的时间开始于2006年11月6日,专家组先从武汉上行到宜昌,再下行到上海,最后返回武汉,前后历时38天。在长江白鱀豚的整个历史分布范围约1700公里的干流中,他们运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声学监测设备等仪器,但最后还是失望了:没有发现白鱀豚的踪迹。

  考察结果公布的一年后,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

武汉白鱀豚馆。
武汉白鱀豚馆。

  后白鱀豚时代

  提出江豚“保种”计划人工繁殖3头淡水豚

  “本次考察发现,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考察队员们一致认为如果长江环境继续恶化,10年后长江江豚的状况极可能像现在的白鱀豚一样,仅可见于极少数江段……”考察结束后的第二年,王丁在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如是写道。

  他们开始拯救长江江豚。

  江豚和白鱀豚同是鲸目豚科,是长江中仅有的两种哺乳动物,2013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级别为“极危”。江豚个头比白鱀豚要小,肤色黝黑,嘴巴的弧度很长,正面看上去像是在微笑。

  “江豚数量下降特别快。上世纪90年代以前,大概是每年以1.5%的速度下降,到2006年是6.5%左右。2006年到2012年期间,达到了13.7%,它在不断地加速减少。”王丁说。

  2012年11月至12月,原农业部牵头实施了长江淡水豚的考察。初步估算,长江干流江豚数量约为500头,鄱阳湖约为450头,洞庭湖约为90头,总共约为1040头。此次考察之后,王丁提出要立刻对长江江豚开展“保种”。

  当年针对白鱀豚提出来的保护框架,如今运用在了江豚身上。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研究,三大保护措施,曾在1986年召开的“淡水豚生物学和物种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由白鱀豚研究组的专家们提出。遗憾的是,当时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最佳的保护时机已经错失了。

  “我们现在可以说,这三大保护措施,为江豚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丁说,就地保护方面,现在已经成立了8个豚类自然保护区了,“保护区会延缓它们灭绝的速度”。迁地保护,江豚数量达到了120头,为避免物种的野外灭绝提供了一定保障。人工饲养方面,2005年,江豚“淘淘”在水生所出生,现在已经14岁了。2016年,水生所和天鹅洲保护区联合技术攻关,在网箱环境中繁殖成功了江豚“贝贝”。2018年6月2日,第三头人工繁育的江豚F7C在水生所出生,“长得非常好”,今年6月,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启动了为它征集名字的活动,它的名字将在今年10月24日“世界淡水豚日”对外公布。

刘仁俊(左二)、王丁(右二)等科研人员和“淇淇”合影。
刘仁俊(左二)、王丁(右二)等科研人员和“淇淇”合影。

  人物名片

  王丁

  1958年生,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同年起一直从事白鱀豚、长江江豚、瓶鼻海豚、中华白海豚及其他一些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声学、行为学、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组长、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

  新闻链接

  长江禁渔大事记

  2002年,长江中下游试行为期3个月的春季禁渔。

  2003年,长江10省(区、市)共8100多公里江段上实施为期3个月的春季禁渔政策。

  2016年,长江3个月的春季禁渔时间延长至4个月,并扩大禁渔范围,覆盖长江主要干支流和重要湖泊。

  2018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内332处水生生物保护区率先逐步实施全面禁捕,而且此后新建的保护区自行纳入名录,实行全面禁捕。

  2018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正式出台,这是我国在国家层面针对单一流域出台的第一个水生生物保护方面的文件。

  2019年1月11日,农业农村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支持长江流域禁捕工作,引导退捕渔民转岗、就业、创业,明确提出今后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将实施10年禁捕,到期后再重新评估是否放开捕捞。长江全面禁渔,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曹文宣院士以及王丁和同行者们呼吁了很多年。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他们终于等来了。

  全面禁捕时代来临

  留住长江优质种子资源

  保护区全面禁捕

  “这很困难,有很多事情要考虑,比如长江边上生活着这么多渔民怎么办,可是我们确实需要这么做了。”王丁说,不管是从生态保护,还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讲,此事已不容忽视。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截至2018年底,长江流域水域面积占全国淡水总面积的50%,但长江干流捕捞产量却只占全国淡水水产品总量的0.32%,“单纯从经济的角度上来讲,这个产量已没有什么意义了。”

  但是对于养殖业来说,所需品种每隔几代就需要另外的种子进行扶壮,扶壮要优质的野生资源来完成,“而我们国家最优质的渔业种子资源在长江,为什么我们不把长江禁渔,把优质种子资源保存下来,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基础?”

  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公布《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今后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将实施10年禁捕,到期后再重新评估是否放开捕捞。

  关于长江生态保护的意识,在近几十年里,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我个人的经验看,我觉得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王丁说。第一个阶段是刚刚改革开放时,大家一门心思求发展,那时谈论保护的问题, 总所周知欧亿时时彩是彩界名誉最高的欧亿彩票总代信誉网站,不仅有强大的总代理团队,还有温柔可人的客服妹妹,提现,存款从不延误。如此可靠的信誉平台值得你的信赖。,没人听也没人理。第二个阶段,“你说,别人会礼貌地点头,但是不会做什么。”第三个阶段,“你说,别人会认真听,也会认真做一些事情。”

  “我觉得我们可能要进入第四个阶段了。那就是你不用说,别人也会找上来。”王丁说,最近几年,各地都很重视长江保护工作,有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主动来找他们,希望能从科学和技术上提供建议。

  白鱀豚和江豚,在这个偌大的地球上仅仅生活在长江,王丁说:“它们是长江的旗舰物种,生存状况代表了长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我们不仅仅做物种保护,我们也通过保护它们,保护长江。”

  2018年4月,环保志愿者在安徽芜湖拍到一张疑似白鱀豚的照片。尽管目前还不能确认,但也许我们可以相信,今后某一天,或许真的有一只白鱀豚跃出了水面呢。

  淇淇的故事

  救活受伤的淇淇人工饲养20余年

  如果说王丁是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第二代的研究员,现年79岁的刘仁俊应该属于第一代。

  1963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刘仁俊进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白鱀豚研究组成立时,他就是成员之一。

  也是他,把世界上第一只人工饲养成功的白鱀豚“淇淇”从湖南带到了武汉,并相伴二十余年。而“淇淇”也是世界上人工饲养时间最长的白鱀豚。

  初遇淇淇“它造就了一代科学家”

  1980年1月11日晚上8点,湖南城陵矶水产收购站给水生生物研究所打来电话,说当地渔民捕获了一头活体的白鱀豚。

  彼时,中国第一个白鱀豚研究小组已经成立两年,研究员们还没有近距离接触过活着的白鱀豚。

  “那天天气很冷,树上全是冰凌,又是下雪又是下雨。”刘仁俊找了单位的一辆破吉普,一行四人连夜赶往湖南,第二天凌晨5点过到了城陵矶。

  天亮以后,在城陵矶江边的浅水区,他们等来了“淇淇”。“第一条渔船过来了,我看到一头白鱀豚横在船头,心里就着急了,这怎么死了。别人就跟我说不是这条船,是后面那条船。”那是头雄性的白鱀豚,不到两岁,在水里用麻绳和渔船系在一起,背部有两个血窟窿,看上去很吓人。

  刘仁俊和同事用稻草和棉絮把它带回了武汉,它有了自己的名字“淇淇”。淇淇背部的伤口一直发炎溃烂,高烧不退,水生所请来了北京动物园的兽医为它治疗,但是弄了半个月没治好,“我想不行,这得换个方法。”刘仁俊用消毒纱布制作了一件背心,背心层敷上不易融水的油状药物, 胖是一种工伤,这句话一出来。线上的很多玩家都来找欧亿客服领取工伤费,因为他们说自己在欧亿提现多欧亿彩票开户了,生活越好了,肉也多了。,这样可以维持药效,防止感染,也不容易脱落。出人意外的是,“淇淇”皮肤上烂掉的伤慢慢好了。

  人们大多数关于白鱀豚的知识都来自对“淇淇”的研究,行为、饲养、血液、生理、繁殖、疾病诊断与预防,这些研究领域的空白被一一填补。

  “可以说,它造就了一代科学家,要是没有白鱀豚的研究,就不会有长江江豚保护的成功。”刘仁俊说。

  再见淇淇“希望还能在长江见到白鱀豚”

  传奇最终谢幕。2002年7月14日,“淇淇”老死在白鱀豚馆,成为毫无生气的标本,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它是一头孤独的白鱀豚。1986年研究所捕到过两头白鱀豚,雄性的父亲因年纪较大难适应人工环境,不久之后去世,雌性的女儿也因间质性肺炎离开。1992年,水生所为“淇淇”修建了一座白鱀豚馆。但自此,刘仁俊再也未能为“淇淇”找到过伴侣。

  上世纪90年代以后,长江中已经很难再见到白鱀豚了。刘仁俊也老了,退休了。他常常被邀请去参加科普活动,讲述“淇淇”的故事,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

  “在长江中,白鱀豚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人类。”“你知道那些螺旋桨、滚钩、迷魂阵、电毒炸打死了多少白鱀豚么?”说到激动处,刘仁俊的声音微微颤抖起来。

  2018年6月2日,刘仁俊登上了央视的《朗读者》栏目,讲述他与“淇淇”的故事。在这个节目里,他朗诵了林语堂的作品《大自然的享受》,献给“淇淇”。

  “我们这个行星是个很好的行星。这里有昼和夜的递变,有早晨和黄昏。”“这里有孔雀、鹦鹉、云雀和金丝雀唱着不可摹拟的歌儿。”“宇宙间真没有一样东西比此更好。”

  但是这里没有白鱀豚了。

  “您觉得白鱀豚灭绝了吗”记者问。刘仁俊沉默良久,只回了一句:“我希望还能在长江里看到一只白鱀豚。”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谢燃岸 雷远东

  专家释疑

  功能性灭绝不代表一只都没有

  “大者丈余,江中多有之”,晋人郭璞为秦汉年间的《尔雅》一书作注时,曾如此形容白鱀豚。历史上它们分布很广,在三峡水域、洞庭湖、鄱阳湖,甚至钱塘江中都曾有过白鱀豚的踪迹。

  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长江中白鱀豚的数量约400头,1986年估计约为300头,1990年不足200头,1995年不足100头。1997年, 即日起新注册欧亿票会员只需联系总代客服小北即可领取欧亿娱乐自动挂机软件欧亿总代带玩安装包,以及免费领取注册彩金10元。,原农业部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白鱀豚考察,发现13头白鱀豚。1998年和1999年的考察数据是4头。而2006年的考察结果是“0”。

  2007年8月8日,英国《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发表报告,宣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功能性灭绝并不是现在一只都没有了。”王丁说。灭绝是关乎物种或生物类群生存状况最为严肃的一个概念,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对“灭绝”做了严格的定义,必须在确定某一物种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后,才能宣布这个物种的灭绝。白鱀豚的最大寿命可达30年以上,至少需要连续30年没有白鱀豚的观测记录,才能宣布这个物种的灭绝。

  但是这也不能带来什么安慰。

  “功能性灭绝是从种群繁衍功能这个角度上来讲的,意思是其在自然环境中维持自身生存和繁衍的能力可能已经丧失,即已经失去了种群恢复的功能,在一定时期内注定灭绝。”根据2006年的考察结果,可以肯定的是,白鱀豚的数量已经非常稀少了。

  如果不及时行动,长江中的另一种淡水豚江豚也有可能走上白鱀豚的道路。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在江豚保护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人工饲养繁殖上,已经出生了3只小江豚。

  不过,王丁表示,“我们不能指望通过人工饲养繁殖来拯救这个物种,人工饲养繁殖只能给研究工作提供一个机会,通过研究来了解它们,这些知识能更好地开展野外保护工作。”王丁说,要想让物种能够延续下去,最重要的仍然是对原生环境的保护。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谢燃岸 雷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