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音乐总监刘小山、作曲赵亮棋:让李白“作词”如此“穿越”
刘小山(左)与赵亮棋(右)
近日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中,音乐也得到了网友的广泛好评。该剧原声大碟已于25日在QQ音乐和虾米音乐同步发行。一边是唐代的诗人李白作词,另一边是现代的音乐人作曲、演唱,合力完成的一首首歌曲让网友直呼“听得起鸡皮疙瘩”。
该剧的音乐总监刘小山说,影视是一个遗憾的艺术,永远不可能做到完美,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会努力向着完美去做。”
而作曲赵亮棋则在找着古代与现代的“折中点”,“在音乐的调式上追求历史感,在旋律的创作上兼具可听性。”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丹
一共设计了18条片尾曲
广州日报:观众对于《长安十二时辰》的音乐评价很高,特别是片尾曲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刘小山:片尾曲实际上也是这部剧的一个“彩蛋”,观众也没有观看片尾的习惯,平台会直接设置一个功能跳过片尾。其实片子里的音乐,观众听到的并不是完全的版本,从音乐的角度来讲,就损失了。所以,我们就设计了这个一样的“彩蛋”。
这次音乐的量也大,有许多好歌,所以片尾就根据剧情的发展,设计了18条不同的片尾曲。我们为这部剧创作出的核心主题素材相当多。我们也想着让观众听一个完整版,所以就在片尾做了这个设计。
就是玩儿心大, 欧亿直属的总代-欧亿1号团队Q58255957如何联系?,愿意研究
广州日报:我们看到剧中的乐器也都是复原的唐代乐器。
刘小山:对。中国的乐器保存下来,相对比较完整的是青铜乐器。
赵亮棋:许多包括皮制、木制的乐器,很多传承下来的品种变化也都比较大。
刘小山:这就比较麻烦了。我们见得比较多的乐器,大多在壁画和雕塑中,实物少。这次复原的乐器,比如说唐琵琶,是复制得非常精准的。它的复制参考了日本正仓院中的唐琵琶原件,是当年遣唐使带回日本的,并一直保存至今。
广州日报:这些细节考究也可能是观众对这部剧好评的原因之一。
刘小山:我们这些人也是玩心大,做一件事就愿意去研究研究。它当时是横抱的,不是像现在一样竖着。包括剧中许多音乐的场面,我们都邀请了音乐学院唐代音乐专家做顾问,让音乐更准确。
15个小时的音乐量
广州日报:看到网上说,当时请了几十人的交响乐团到录音棚录音?
刘小山:是的。因为现在从总体上讲,影视音乐还比较难摆脱管弦乐的配置,它是个基础。但是现在管弦乐还可以融入许多其他的东西,如管弦乐+电子,管弦乐+电声乐团,也可以加民族的,加世界音乐的。所以,要找大片质感,这个环节就避免不了。这次非常有趣的是打击乐,在戏里,鼓是核心道具。很多节点,我们会用不同形式的鼓声。
广州日报:一共有多少配乐?
刘小山:核心主题的纯配乐有43条,这些是核心素材。我们还有分层和衍生素材。总的素材约430条,有15个小时,量非常巨大。
写曲时“把自己写哭了”
广州日报:剧中有许多的作词都是李白,为什么是李白?
刘小山:首先原著和剧本中就是用的李白诗词,此外,当时李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他的诗词就是被经常传唱的,这点比较接近史实。
广州日报:有了古人的诗词,古代的曲调是否也会尽力去还原?
赵亮棋:在创作的时候,我们也做了许多的设想,后来选择了一个相对折中的方案,即既要保留唐代的时代感,还要具有可听性,能够被现代人接受。最后,在音乐调式上追求历史感,在旋律上兼具可听性。
广州日报:作曲的时候,是否会有强烈的代入感?
刘小山:他(赵亮棋)之前写一个曲的时候,把自己都写哭了。
赵亮棋:大概是十二三集的音乐。其实创作这个旋律的时候,只用了半个小时。当时作完曲后,一点多发给了刘老师(刘小山), 欧亿娱乐代理前天跟我说可以按量升点,我以为忽悠人的,谁知道昨天在欧亿票平台打了比平时高几倍的流水后,今天一登陆欧亿账户发现返点升了,看来欧亿总代怎么联系的信誉不是吹的。,我俩连着微信语音,欧亿每月流水优惠都是相当给力的,这都是为了回馈广大欧亿平台会员的支持,本月流水大奖是iPhone X,下月大奖更值得期待哦,还不快来参与。,当时听完后他没有说话,我也没有说话,就坐在那里流眼泪。
这首曲子的情绪是慢慢起来的,刚开始很淡,最后开始翻江倒海。然后灵感来了抑制不住,整个人折腾了半个小时。最后放在剧里也的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导演曹盾是发小
广州日报:你和导演曹盾是不是也合作了许多次,所以比较熟悉?
刘小山:确切地说我们是发小,都是文艺单位的子弟,而且中学还是同桌。项目里我一般都是从剧本阶段就开始介入,这对音乐方面要求会更高,需要切入得更深一些。
这部戏个性比较鲜明,对音乐质感的要求与众不同。曹导是乐迷,在音乐上他会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
广州日报:对这部剧的音乐如此多的好评,你是否会感到满意?
刘小山:影视是一个遗憾的艺术,永远不可能做到完美。
人们感受到剧中音乐的“沉淀感”、“历史感”,我觉得和西安这座城市有关。